想参加5月份中级茶艺师、中级评茶员培训的,请于4月29日前报名。想选购绿茶皇后——正宗狮峰龙井茶,可联系13735437860。

   
   
茶 艺 师 培 训 网
  


当前位置:
茶的名称(简摘)
来源: | 作者:zgcysnet | 发布时间: 2018-06-22 | 82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苦荼  亦作“苦()”。古代蜀人茶的方言。《尔雅·释木·槚》:“槚,苦荼。”郭璞注:“树小如栀子,冬生叶,可煮作羹饮。今呼早采者为荼,晚取者为茗,一名荈,蜀人名之苦荼。”陆羽《茶经·七之事》引华佗《食论》:“苦荼久食益意思。”

苦() 即“苦荼”。

   茶的别称。1、“苦荼。”

   1、“茶”的假借字或古体字。清代郝懿竹《尔雅义疏》:“诸书说茶处,其字仍作荼,至唐陆羽著《茶经》,始减一画作茶。”清代顾炎武《唐韵正》:“荼荈之荼与苦菜之荼,本是一字,古时未分麻韵,荼荈字亦只读为徒。……梁以下始有今音,又妄减一画为‘茶’字。”《说文解字》:“荼,苦茶也。从艸,余声,同都切。”北宋徐铉等校曰:“此即今之茶字。”2、早采的茶叶。

   1、茶芽。《说文解字·部艸》:“茗,荼芽也。从草名声,莫迥切。”2、晚收的茶叶。晋代郭璞《尔雅·释木·槚》注:“今呼早采者为荼,晚取者为茗。”3、茶的别称。4、茶的嫩叶。《魏王花木志》:“茶,叶似栀子,可煮为饮,其老叶谓之荈,嫩叶谓之茗。”

   茶的别称。古蜀西南方言。陆羽《茶经·一之源》:“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。”“其名一曰茶,二曰檟,三曰,四曰茗,五曰荈。”又《茶经·七之事》引扬雄《方言》:“蜀西南人谓茶曰

   1、茶的别称,常于茶或茗合称。参见“茶”。唐代陆德明《经典释文·尔雅音义》:“荈,尺兖反。荈、(?)、茗,其实一也。张揖《杂志》云:茗之别名也。”2、老的茶叶。《太平御览》引《魏王花木志》:茶,叶似栀子,可煮为饮,“其老叶谓之荈,嫩叶谓之茗。”

茶荈  复合茶名。晋代陈寿《三国志·吴书·韦曜传》:“密赐茶荈以当酒。”左思《娇女诗》:“心为茶荈剧,吹嘘对鼎。”

水厄   魏晋时,北方人不习惯于饮茶者对茶的戏称。北魏杨()之《洛阳伽蓝记》:“时给事中刘镐,慕王肃之风,专习茗饮。彭城王谓镐曰:‘卿不慕王侯八珍,好仓头水厄。’”《太平御览》卷八六七引《世说。:“晋司徒长史王好饮茶,人至辄命饮之。士大夫皆患之,每欲往侯。必云:‘今日有水厄。’”

茗饮   1、茶汤。三国魏张揖《广雅》:“荆巴间采叶制饼,叶老者,饼成以米膏出之。欲煮茗饮,先炙令赤色,捣末置瓷器中,以汤烧覆之。”北魏杨()之《洛阳伽蓝记》:“菰稗为饭,茗饮作浆。”唐代杜甫《进艇》:“茗饮蔗浆携所有,瓷()无谢玉为缸。”2、以茶为饮料的简说。宋代苏轼《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》:“周诗记苦荼,茗饮出近世。”宋代陈渊《同魏李修雪中闲步》:“携手望春同茗饮,小坊灯火自相亲。”

茗汁   茶汤。北魏杨()之《洛阳伽蓝记》:“(王)肃初入国,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,常饭鲫鱼羹,渴饮茗汁。”

酪奴   茶汤的别称。南北朝时,北魏人不习惯饮茶,而好奶酪,戏称茶为酪奴,即酪浆的奴婢。北魏杨()之《洛阳伽蓝记》:“(王)肃与高祖殿会,食羊肉酪粥甚多,高祖怪之,谓肃曰:‘卿中国之味也,羊肉何如鱼羹,茗饮何如酪浆?’肃对曰:‘羊者是陆产之最,鱼者乃水族之长,所好不同,并各称珍。常云:羊比齐鲁大邦,鱼比邾莒小国。唯茗不中,与酪作奴。……彭成王勰谓曰:‘卿明日顾我,为卿设邾莒之食,亦有酪奴。’”

花乳   茶汤的别称。唐代饮茶多将团饼研末煮泡,汤面浮沫渤如乳,隐现变幻如花。刘禹锡《西山兰若试茶歌》:“欲知花乳清冷味,须是眠云跋石人。”

茶茗   茶汤。陆羽《茶经·七之事》引《夷陵州图经》:“黄牛、荆门……等山,茶茗出焉。”引《茶陵图经》又云:“茶陵者,所谓陵谷生茶茗焉。”

涤烦子   茶的别称。因茶有去疲劳、除烦恼之效而得名。唐代施肩吾诗:“茶为涤烦子,酒为忘忧君。”

隽永   唐代时称呼煮茶时第一次煮泡出来的茶汤,以备增味和止沸,有时也直接用来奉客。陆羽《茶经·五之煮》:“第一煮水沸,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,饮之则其味不正。其第一者为隽永,或留熟(盂)以贮之,以备育华救沸之用。”是书《六之饮》:若坐客数“六人已下,不约碗数,但阙一人而已,其隽永补所阙人。”

月团   团饼茶的喻称。唐宋时茶作团饼状,诗文中常以月喻其形。唐代卢仝《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》:“开缄宛见谏议面,手阅月团三百片。”宋代王禹偁《恩赐龙凤茶》:“香于九畹芳兰气,圆如三秋皓月轮。”宋代秦韬玉《采茶歌》:“太守怜才寄野人,山童碾破团圆月。”

甘露   茶的赞称。唐代陆羽《茶经·七之事》:引《宋录》:“新安王子鸾、豫章王子尚,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。道人设茶茗,子尚味之曰:‘此甘露也,何言茶茗。’”

瑞草魁   唐人对茶的赞称。魁即第一之谓。唐代杜牧《题茶山》:“山实东吴秀,茶称瑞草魁。”

金饼   古代对团茶、饼茶的雅称。唐代皮日休《茶中杂咏·茶焙》:“初能燥金饼,渐见干琼液。”宋代黄儒《品茶要录》:“借使陆羽复起,阅其金饼,味其云腴,当爽然自失矣。”

嘉木   茶树的赞称。陆羽《茶经·一之源》:“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。一尺、二尺乃至数十尺,其巴山、峡川,有两人合抱者,伐而掇之。”

()   茶的古体字。唐代陆德明《经典释文·尔雅释文》:“荼,《埤仓》作()”。《集韵》:“荼、()、茶,茗也。一曰葭萘。”

茶旗   亦称“旗”。茶初展的叶芽。宋代叶梦得《避暑录话》:“其精者在嫩芽,取其初萌如雀舌者谓之枪,稍敷而为叶者谓之旗。”唐代皮日休《奉贺鲁望秋日遣怀次韵》:“茶旗经雨展,石笋带云尖。”宋代赵佶《大观茶论》:“茶旗,乃叶之方敷者,叶味苦。旗过老则初虽留舌,而饮彻反甘矣。”

   即“茶旗”。

茶枪   亦称“枪”。未展的茶嫩芽。唐代陆龟蒙《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》:“酒帜风外(),茶枪露中撷。”自注:“茶萼未展者曰枪,已展者为旗。”宋代《大观茶论》:“茶枪,乃条之始萌者,木性酸,枪过长则初甘重而终微涩。”参见“茶旗”。

   即“茶枪”。

草中英   茶的赞称。五代郑遨《茶诗》:“嫩芽香且灵,吾谓草中英。夜臼和烟捣,寒炉对雪烹。惟忧碧粉散,常见绿花生。最是堪珍重,能令睡思清。”

苦口师   茶的别称。宋代陶谷《清异录》:“皮光业最耽茗事。一日,中表请尝新柑,筵具殊丰,簪绂丛集。才至,未顾尊(),呼茶甚急。径进一巨瓯,题诗曰:‘未见甘心氏,先迎苦口师。’众噱曰:‘此师固清高,难以疗饥也。’“皮光业,五代人,晚唐诗人皮日休之子。

蝉翼   古代茶名,产自蜀州(今四川一带)。为极薄嫩茶叶新制上好散茶。因叶嫩薄如蝉翼而得名。五代蜀人毛文锡《茶谱》:“蜀州……蝉翼者,其叶嫩薄如蝉翼也,皆散茶之最上也。明代张谦德《茶经》上篇论茶:“蜀州之雀舌、鸟嘴、片甲、蝉翼,……其名皆著。”

片甲   古代茶名,产于蜀州(今四川一带)的散茶。采嫩而薄的芽叶制成,成茶因薄嫩芽叶相抱如片甲而得名。品质上乘。五代蜀人毛文锡《茶谱》:“又有片甲者,即是早春黄茶,芽叶相抱如片甲也。……皆散茶之最上也。”

鸟嘴   古代蒸青散茶名,产于今四川一带。该茶采摘嫩芽制成,因形似鸟嘴而得名。品质为蒸青散茶之上等。五代蜀人毛文锡《茶谱》:“蜀州……其横源雀舌、鸟觜(嘴)、麦颗,盖取其嫩芽所造。以其芽似之也。……皆散茶之上也。”

麦颗   古代蒸青散茶名,产自今四川一带。为嫩芽所制。因其细嫩纤小形似麦颗而得名。五代蜀人毛文锡《茶谱》:“蜀州……其横源雀舌、鸟觜(嘴)、麦颗,盖取其嫩芽所造。以其芽似之也。……皆散茶之上也。”宋代赵佶《大观茶论》:“凡芽如雀舌、谷粒为斗品(品质最好)。”北宋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二十四杂志一:“茶芽,古人谓之雀舌、麦颗,言其至嫩也。”

泸茶   古茶名。泸州(今四川泸州市)产的茶通称。五代蜀人毛文锡《茶谱》:“泸州之茶树,……每登树采摘芽叶,心含于口,待其展,然后置于瓢中,旋塞其窍(很快将瓢口塞上)。比归,必置于暖处。其味极佳。又有粗者,其味辛性熟,彼人云,饮之疗风。通呼为泸茶。”清代赵学敏《本草纲目拾遗》:“泸茶,《四川通志》:泸州出。通呼为泸茶。

   茶名。1、宋代黄儒《品茶要录》:“茶之精绝者曰斗曰亚斗。”2、制茶工艺。有些地方,茶事起于惊蛰前,“其采芽如鹰爪。初造曰试焙,又曰一火;次曰二火。因称其造一火曰斗,二火曰亚斗。”

水豹囊    茶的别称。宋代陶谷《清异录》卷四《茗荈》:“豹革为囊,风神呼吸之具也。煮茶啜之,可以涤滞思而起清风。每引此义,称茶水为水豹囊。”

不夜候    茶的别称。宋代陶谷《清异录》卷四《茗荈》引胡峤《飞龙涧饮茶》诗曰:“沾牙旧姓余甘氏,破睡当封不夜候。”

余甘氏     茶的别称。参见“不夜候”。

江茶    宋代对江南诸路茶的统称。南宋李心传《建炎以来朝野杂记》:“江茶在东南草茶内,最为上品,岁产一百四十六万斤。其茶行于东南诸路,士大夫贵之。”

冷面草   茶的别称。宋代陶谷《清异录》:“符昭远不喜茶,尝为御史,同列会茶,叹曰:‘此物面目严冷,了无和美之态,可谓冷面草也。饭余嚼佛眼芎,以甘菊汤送之,亦可爽神’”。

苍璧   亦称“苍龙璧”。宋代“龙团”贡茶的别称。宋代黄庭坚《谢送碾赐壑源拣芽》:“()云从龙小苍璧,元丰至今人未识。壑源包贡第一春,细奁碾香供玉食。”《谢公择舅分赐茶》:“外家新赐苍龙璧,北焙风烟天上来。明日蓬山破寒月,先甘和梦听春雷。”

苍龙璧   即“苍璧”。

香乳   茶汤的赞称。唐宋人饮茶以茶汤沫多为佳,沫白如乳。宋代杨万里《谢傅尚书惠茶启》:“远饷新茗,……当自携大瓢,走汲溪泉,束涧底之散薪,燃折脚之石鼎,烹玉尘,啜香乳,以享天上故人之意。”

茶水   1、即“茶汤”。2、宋代吴自牧《梦梁录·茶肆》:“又有一等街司衙兵百司人,以茶水点送门面铺席,乞觅钱物,谓之龊茶。”宋末元初周密《武林旧事·诸市》:凉水有“甘豆汤、椰子酒……茶水、沈香水、荔枝膏水。“

森伯   茶的别称。宋代陶谷《清异录》:“汤悦有《森伯颂》,盖茶也。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,既久四肢森然。二义一名,非熟夫汤瓯境界者,谁能目之。”

粉枪   有白茸的茶芽。茶芽初萌,尖挺如枪,并带白毫,故名。宋代叶清巨《述煮茶小品》:“粉枪牙旗,苏兰薪桂,且鼎且缶,以饮以啜,莫不沦气涤虑,蠲病析醒,祛鄙吝之生心,招神明而达观。”

清人树   茶的别称。宋代陶谷《清异录》:“伪闽甘露堂前两株茶,郁茂婆娑,宫人呼为清人树。每春初,嫔嫱戏摘采新芽,堂中设倾筐会。”

酪苍头   茶的别称。宋代杨伯岩《臆乘·茶名》:“岂可为酪苍头,便应代酒从事。”参见“酪奴”。苍头,古代私家所属的奴隶。

漏影春   古代特制茶名。以茶为主,加以其他果物,堆塑成花卉形。宋代陶谷《清异录·荈》:“漏影春,法用镂纸贴盏,糁茶而去纸,伪为花身,别以荔肉为叶,松实、鸭脚之类珍物为蕊,沸汤点搅。”

凌霄芽   茶的别称。元代杨雄桢《煮茶梦记》:“铁龙道人卧石床,移二更,朋微明及纸帐。梅影亦及半窗,鹤孤立不鸣。命小芸童汲白莲泉燃槁湘竹,授以凌霄芽为饮供。道人乃游心太虚……白云微消,绿衣化烟,月反明予内间,予亦悟矣。遂冥神合元,月光尚隐隐于梅花间,小芸呼曰:凌霄芽熟矣。”

葭萌   茶的别称。明代杨慎《郡国外夷考》:“《汉志》:‘葭萌,蜀郡名。’萌,音芒。《方言》:‘蜀人谓茶曰葭萌,盖以茶氏郡也。’”

葭荼   茶的古称。

芽以   少数民族对茶的称呼。清代陆廷灿《续茶经》:“《百夷语》:茶曰芽以;粗茶曰芽以结;细茶曰芽以完。”

芽以结   见“芽以”。

芽以完   见“芽以”。

茶生   茶的别称。即鲜叶。广东方言。清代屈大均《广东新语》:“珠江之南,有三十三村,谓之河南。其土沃而人勤,多业艺茶。春深时,每晨茶估涉珠江以鬻于城,是曰河南茶。好事者或买茶生自制。叶初摘者曰茶生。”

离乡草   茶叶的俗称。清道光末年,粤商在荆莞一带大量收购红茶外销,因此四山俱种茶,山民借以为业。所制均采嫩叶在暴日中揉捻,不用火炒,雨天用炭烘干。茶商以枫柳木作箱,外封以印,题上嘉名。同治《崇阳县志》:“茶出山则香,俗呼离乡草。”

渲老   茶的别称。中原方言。清代陆廷灿《续茶经》:“《中原市语》:茶曰渲老。”

老婆茶   旧时浙江茶叶俗名。流传于宁波一带,指立夏节采制的茶。清光绪《勤县志·岁时》:“清明后,近山妇女结伴采茶,以谷雨前所采曰雨茶,以立夏节所采曰老婆茶。”

      茗柯   茶树的枝干。文学著作中比喻语言简短,文风朴实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简文云:刘尹(刘惔)茗柯有实理。”注曰:“谓如茗之枝柯虽小,中有实理,非外博而中虚也。”
  

电话:13867457034​

咨询:程老师

  • 热烈庆祝《茶艺师技能培训多媒体教程》由中国农业出版社等出版发行!
  • 公刘子先生应邀主讲文澜讲坛第496期“古代制茶与饮茶法”
  • 广西蒙山茶厂“自力更生,奋发图强”茯砖茶介绍
  • 《吃茶去》杂志刊出本苑茶师胡旭英论文“吴理真是宋僧”
  • 中国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考证相关事宜咨询与答复
  • 韩国茶文化协会金锦子支会长率队造访公刘子茶道苑
  • 杭州茶楼行业茶具评比公刘子茶道获二等奖
  • “武林斗茶会”第一期活动成功举行
  • 纪念“公刘子茶道”诞生二十周年
  • 800年前的“天台乳花”重现天日
  • “明州茶论”文集刊出“杭州茶都之由来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