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流壶是中国所独有的茶器具,长流壶的名称由壶嘴的长度而来。我们看到的长流壶多为铜制,少数地方有铁质和锡制,据说,曾经还有脱胎漆器的长流壶。古代有无流的泡茶水器,称为“无流壶”。“短流壶”通常指壶嘴出水口离开壶腔三寸以内的泡茶壶;“中流壶”出水口离壶腔距离约在三寸到两尺之间;壶嘴出水口离壶腔两尺以上的泡茶壶就称为“长流壶”,壶嘴长度多在三尺左右,现在常用的“一米长壶”即是由此而来。
长流铜壶
长流壶最早在中国出现的时间迄今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,只流传一些传说故事,最早起源于酒具。
一说起源于东北,长嘴壶最早的用途不是用来饮茶而是用于饮酒。因东北寒冷,人们在火塘旁围坐或“席炕而坐”饮酒时,用长嘴酒壶可隔座掺酒而勿劳坐者起身,甚为方便。
一说起源于三国时期的后主阿斗,生性多虑,怕人图谋不轨,借侍酒之机行刺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遂特设计出既是长嘴又是弯嘴的青铜酒壶,以防不测。
另一说也与巴蜀地域有关。传说重庆一带川江上的纤夫因劳动繁重,歇息时都有喜在船上饮酒解乏取乐的习惯。纤夫们彼此熟悉、性格豪爽、关系融洽,喝酒时常邀邻船的纤夫共饮。因要各守其船,而船与船之间总有一定间距,纤夫们便用打通了竹节的竹筒传送酒浆,后才改进为仿龙头古船的形状,打造为龙头铜壶,长长的龙尾即为壶嘴。
后来清茶馆业快速兴盛,长嘴壶逐渐出现在沱江、长江沿岸的茶馆里,方便在拥挤的茶馆里给客人添加茶水。晚清时期,长流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,长嘴壶遂成中国茶馆一大风景。到了现代,长流壶从大部分茶馆消失,而集中在四川地区的老茶馆。
由于现代茶道艺术的复兴,传统的行茶技艺得到整理,长流壶茶艺重新焕发了光彩,成为四川茶道的代表,并形成不同的流派风格。目前比较活跃的长流壶流派有四川峨眉山的“峨嵋派”,蒙顶山的“龙行十八式”,成都小松、大松孪生兄弟为主的“绝代双骄”。
而在江南地区,长流壶茶艺表演也重新兴起, 受到普遍的欢迎!
公刘子茶道苑潘圣峰茶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