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子上苑有茶园,元三之间多集下人令入其中,言语高声徘徊往来,则次日茶芽萌一分二分,乃以银镊子采之,尔后做蜡茶,一匙之值至千贯矣。 …… 见宋朝焙茶样,朝采即蒸即焙,懈倦怠慢之者,不为事也。其调火也,焙棚敷纸,纸不焦样,工夫焙之,不缓不急,竟夜不眠。夜内焙毕,即盛好瓶,以竹叶坚封瓶口,不令风入内,则经年岁而不损矣。 …… 方寸匙二三匙,多少随意,用极热汤服之,但汤少为好,其亦随意,殊以浓为美。 ——《吃茶养生记》荣西
关于举行茶会的时间,古时有“三时茶”的说法:朝会(朝茶)、书会(正午)、夜会(夜晚)。另有“茶事七式”之说:正午的茶事、早晨的茶事、夜晚的茶事、拂晓的茶事、饭后的茶事、专题茶事、临时茶事。除此之外,还有开封茶坛的茶事、启用风炉的茶事、惜别的茶事、一主一客的茶事、赏雪的茶事、赏花的茶事、赏月的茶事等等。每一次茶事都要有主题,比如庆祝某人新婚、乔迁,或纪念某人逝世多少周年,为新得到一个世传珍贵的茶道具而庆祝等。
我年少时,与师傅去长崎,一为僧侣待我甚厚。款待我吃武夷茶。席间话及武夷,僧曰:武夷山川秀丽,茶树繁茂,其赞美之语甚详。今忆其语,思我邦栂尾(京都著名茶产地)大小山势颇似武夷。 …… 今日游荡俗僧,滥行茶事,附逐世尘,且标榜遵循古人,实与古人之茶有天壤之别。 …… ——《梅山种茶谱略》卖茶翁
百两不嫌多, 半文不嫌少。 白喝也可以, 只是不倒找。 ——卖茶翁茶幡
有客问我,夫沙门和尚须伽蓝,受十方供养。若无供养须乞行过活。此乃大圣之遗戒。今汝身居闹市,鬻茶自活,请问出自何意?余答:法门广大无量,可随机之利钝,设教万般。经曰心净则土净……酒肆鱼行、淫舍戏场也可成为净刹。纵观今日俗僧,身处伽蓝空间,心驰世俗红尘者十之八九。借出家之名,千方百计贪求信施。见施者便献媚敬重于父母之上,遇不施者便以冤家相待,其害甚于劫盗。凡唐土禅林,大都主半各自,耕田自活。余无力于编鞋卖柴,只得烹茶卖于往来之客,此乃余之夙愿。 ——《对客言志》卖茶翁
髭鬚照雪,疏发髼鬆, 瘦杖扶老,鹤氅蔽容, 具篮荷去,独步洛东, 卖茶生计,足养衰躬, 非儒非释又非道,一个疯癫瞎秃翁。 ——《自赞三首》卖茶翁
我从来孤贫无地无锥, 汝佐辅吾曾有年, 或伴春山秋水, 或鬻松下竹阴, 以故饭钱不缺, 保得八十余岁, 今已老迈无力于用汝, 北斗藏身将终天年。 其后或辱世俗之手, 于汝恐有遗恨。 是以赏汝以火聚三昧, 直下向火焰里转身去。 转身一句且如何? 劫火洞然毫未尽, 青山依旧白云中。 ——《仙窠烧却语》卖茶翁
甄花开得两三奇, 寄兴烹茶画又诗, 山斋风情君诺许, 来来日话日迟迟。 ——池大雅
一次,我走访蒹葭堂,受到了主人热情的款待。只见主人不停的忙碌,劝我喝茶吃点心。那点心是蒹葭堂先生按照中国人教给他的做法,由他自己特制的;那茶是与西湖的景色具有同等声誉的龙井茶。我昔日读过唐陆羽的《茶经》,但当我喝了蒹葭堂的茶,才领会了《茶经》中所言的茶香与茶味,先生还把他珍藏的很多的中国、日本的图书拿出来给我看。 ——《清风琐言》上田秋成
《茶经》曰:“饮有粗茶、散茶、末茶、饼茶者。乃斫、乃熬、乃炀、乃舂、贮宇瓶罐之中。以汤沃焉,谓之庵茶。” 《五杂俎》曰:“古时之茶,曰煮、曰烹、曰煎。须汤如蟹眼,茶味方中。今之茶惟用沸汤投之,稍着火即色黄,而味涩不中饮矣。乃知古今之法,亦自不同也。 此两条史料均记载了泡茶之法,《茶经》既已提出有泡茶之法,谢氏(《五杂俎》著者,明代人)就不该说古时无泡茶之法。泡茶之法即将沸水投入已放好茶叶的器皿中,待香发而饮。世人传言,隐元禅师首次将泡茶之法传入我邦。但是,本邦之茶不适于泡茶之法。中国传来之茶才适于泡茶之法。武夷之茶,偶而传来,十分难得,其香似兰。将其略焙、略洗、然后入壶,冲入沸水,泡而饮之。不洗也佳,渡来之茶与本邦之茶风味各异值得品味。 ——《青湾茶话·泡茶》大枝流芳
《煮泉小品》中曰:“移石取石子置瓶中,虽养其味,亦可澄水,令之不淆。黄鲁直《惠山泉》诗:“锡谷寒泉椭石俱”是也。择水中洁净白石,带泉煮之,尤妙,尤妙。” 近来我尝试其法,水质变软,真乃妙法也。此种白石于枚方上坂川之河畔多有,在其他地方也应有。 ——《青湾茶话·辩水》大枝流芳
如前所述,中国古昔便有各种焙茶用具,但《茶经》之白纸囊、青竹夹最为简易古雅。 《茶经》曰:“夹以小青竹为之,长一尺二寸,令一寸有节,节以上剖之,以炙茶也。彼竹之筱,津润于火,假其香洁以誉茶味,恐非林谷间莫之致。或用精铁、熟铜之类,取其久也……纸囊以剡藤白厚者夹缝之,以储所炙茶,便不泄其香也。 ——《青湾茶话》大枝流芳
覆两阶之荫。篁分三径之翠,斯时此会坐延,九老同祝花甲之寿,玉瓯金铛共试一掬之春已,而书画奏巧丝肉并沸。虽云一宵之欢,亦是百年之佳话。 ——《煎茶小集·序言》绫濑渔人
金炉玉铫映华席, 瑞甲灵芽煮碧鲜, 一笑欣然把瓯坐, 草魁园中老神仙。 ——《煎茶小集·序言》馆机柳湾 |
|
咨询电话:0571—88210971 0571—88210937
培训电话:0571—88210971
电子邮箱:zwt829@126.com 邮政编码:310012
公司地址:杭州市文三路259号昌地火炬大厦三号楼502公刘子茶道
建设银行杭州高新支行
银行卡号:33050161672700001248
单位全称:杭州市西湖区公刘子茶道培训学校